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周全深化改革浪潮,近日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进一步明确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必将引领各行各业对旧体系体例、旧技术、旧生产体例进行全方面变革,实现中国经济周全转型升级,建筑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行业更是如此。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建筑业正在或即将发生庞大变革,我们从行业政策、当局监管、市场动向、生产体例和新技术等方面进行梳理。
一、建筑行业综合发展规划方案及各类政策纷纷出台
简政放权,审批权限下放。
新一届当局成立三年多以来,国务院先后取消和下放近1000项行政审批等事项。一批涉及企业投资项目核准、企业生产经营允许以及对企业、社会组织和小我的天资资格认定事项被取消或下放。其中,前几批放权重要集中在工商类、文化类以及各种资格认定的清理;后期更多集中在基建投资核准、金融项目核准等紧张经济领域。
国务院、住建部和相干部委也密集出台一系列重量级的改革政策。
包括:被称为建筑业深化改革纲领性文件的《关于推进建筑业发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见》,将改变招投标体例的《关于踏实开展国家电子招标投标试点工作的关照》,企业天资管理系列文件《建筑业企业天资等级标准》、《建筑业企业天资管理规定》、《建筑业企业天资管理规定和天资标准实施意见》和新近发布引起行业震荡的《建筑业企业天资管理有关题目的关照》,还有业界高度关注的《推动建筑市场同一开放的若干规定》等等,同时终将会到来的建筑业“营改增”将是大部分建筑企业所面临的伟大挑衅。
二、当局监管体例将发生庞大改变
企业天资申请、执业注册、工程项目投标等提供虚伪材料,在建筑行业习以为常,此举动泛滥的紧张缘故原由是当局有政策但缺少有用监管手段。2015年底即将建成并全国联网的“全国建筑市场监管与诚信信息发布平台”(俗称“四库一平台”),涵盖了企业库、人员库、项目库、名誉库和发布平台,查询一人多企业注册、一人多项目任职,是分分钟的事情,这将是弄虚作假的必杀器。
三、建筑市场面临伟大挑衅与机遇
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双重压力,即“房地产库存量居高不下”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延续20个月下滑”;人口盈利消散,即使实行了二孩政策也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这一趋势;这都是明后年乃至更长时间建筑业所面临的伟大挑衅。
同时,建筑行业也伴随着新机遇的产生。
新型城镇化将加速。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仅为54.77%,距离发达国家的80%以上(详见表一),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将促进农业人口向城镇转移,这将进一步加速新型城镇化推进。
表一
“一带一起”战略的启动,将带动能源、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棚户区改造力度空前。2015年至2017年三年内将改造包括城市危房、城中村在内的各类棚户区1800万套,农村危房1060万户。
地下廊管建设,不能忽视一片新市场。据专家测算,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分为廊体和管线两部分,每公里廊体投资大约8000万元,入廊管线大约4000万元,总造价每公里1.2亿元。按目前的城镇化速度,将来三到五年,预计每年可产生约一万亿元的投资。
PPP模式大行其道。发改委、财政部等六部委制订的《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2015年6月1日起实施。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5月19日转发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当局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引导意见的关照,PPP已上升为国家意志。
四、建筑工业当代化将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虽然目前建筑工业当代化因成本和技术稳固性等因素推进缓慢,但有三点缘故原由,决定建筑工业当代化终将是历史必然的选择。
1)建筑产业当代化随着技术的稳固成熟,成本会进一步的降低。
2)人口盈利的消散,60、70后老一代建筑工人随着年龄增加,退出建筑市场后,建筑业若不转型建筑工业当代化生产,将面临无工可用,同时企业的用工成本也将进一步进步。
3)经济发展理念的改变,经济新常态环境下,将增强资源珍爱,环境治理,以创新为第一发展动力,据统计建筑运行能耗+建造能耗合计约占全社会总能耗的50%,当局必将通过进步相干资源价格的标杆进行调控,以削减总能耗,如许也势必导致建筑传统生产模式成本的上升。
传统生产体例的成本上升与工业当代化生产体例的成本降落,这是不可扭转的发展趋势!两者终将在某个时间点相遇,当工业当代化生产体例下的成本低于传统生产体例时,也是建筑工业当代化生产体例大面积庖代建筑传统生产体例的时间点。
成本趋势模仿图
五、新技术将全方面渗透建筑业
信息化是建筑产业当代化的重要特性之一,BIM应用作为建筑业信息化的紧张组成部分,必将极大地促进建筑领域生产体例的变革。“互联网+”无孔不入,也已全方位影响着建筑业,例如:1)商业地产项目大幅削减,电子商务是紧张的推手;2)互联网+当局监管,将闭幕挂靠等违法举动;3)互联网将大大促进建筑业各类资源全社会共享,优化资源配置、提供行业服从;4)家装行业,已率先辈行O2O尝试。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建筑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面对新政策、新市场、新技术、新机遇,建筑企业必要六个方面转型,实现新发展。
1、经营模式转型:面对新政策和新监管体例,联营挂靠不久的未来会被闭幕,企业必要从联营向直营转型;
2、管理模式转型:直营模式必要建筑企业必须增强成本管理,决定企业从联营挂靠的粗放式管理向邃密化管理转型;
3、区域范围转型:面对即将到来的同一开放的全国市场,和“新型城镇化”、“一带一起”战略实施,建筑企业必要从区域市场向全国乃至全球市场转型,从大中型城市市场向城镇市场转型;
4、承包体例转型:建筑市场将会出现大者越大、强者越强的竞争格局,每个企业必要找到本身的定位,要么你做很大,要么你在某一领域做的很强,这决定建筑企业必要从施工总承包模式向工程总承包和专业承包两极转型;
5、项目角色转型:面对地方当局债台高筑、缺钱近况和大力推动PPP模式的背景下,施工企业必要从单一施工角色向投融资+施工双重角色转型;
6、生产体例转型:传统生产模式成本渐渐上升,当代工业化生产体例成本渐渐降落,当代工业化生产体例终将庖代建筑传统生产体例,这决定建筑企业必须从传统生产体例向工业当代化生产体例转型,这是没有选择的,但企业必要结合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时间点。
当前环境下,建筑企业唯有精准定位、尽快转型,才能实现华丽转身,获得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可能,徘徊等待只能意味机会丧失,也终将成为时代的弃儿。